Hair Loss

要保持頭髮濃密, 足夠的營養(尤其微量元素)功不可沒。
上篇說到鐵質, 今篇繼續說維他命D 和B.

維他命D:
臨床研究顯示,大多數經歷的脫髮的女性體內的維他命D2和鐵的水平較低 – 而當維他命的水平下降, 脫髮的情況會越來越糟。

讓我們仔細看看維他命D在頭髮生長/脫落的角色 – 研究指出,維他命D3可增加轉化生長因子TGF- ß2和鹼磷酸酶活性 – 毛乳頭細胞生髮時的兩個基本功能。維他命D應該還具有調節促進正常毛囊生長的基因表達的作用。
科學證據發現,維他命D可以幫助真皮乳頭幹細胞,以提高和保持他們產生頭髮的能力 改變了我們近年來處理的脫髮的方式。

所有這些研究不代表我們可以創造新的毛囊,但它確實令我們對激活現有的毛囊去製造健康的頭髮帶來新的希望。

簡單地說, 有足夠的維他命 D3可令頭髮長較厚,並幫助它長得更長。
Vitamin D rich foods
要令頭髮更健康,每天要攝取最少600IU或 15微克的維他命D。雖然在你的飲食中很難獲得足夠的維他命D — 每3安士三文魚含450 IU,添加維他命D的牛奶和橙汁有115〜135國際單位。戶外活動也有幫助,因為身體在陽光下會製造維他命D.

複合維他命B (維他命B群):
複合維他命B,如B-12(也稱為鈷胺素Cobalamin),生物素(biotin),和維他B3 (Niacin, 菸酸) 可以幫助強韌和滋養頭髮。於2013年發表在the Archives of Dermatological Research的研究發現,L-半胱氨酸(L-cysteine)和高劑量的維他命B-6有助於防止小鼠化療期間的脫髮 。一個2001年在波蘭刊登Wiadomosci Lekarskie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一組廣泛性脫髮的女性中, 接受維他命B-6靜脈注射有助於改善頭髮狀態,以及防止脫髮 。

縱觀複合維他命B家庭的各個成員,我們知道,維他命B1(硫胺素),B2(核黃素)和B3(菸酸)有助於對毛囊細胞的適當的營養。維他命B5(泛酸)使頭髮有彈性,光澤和有助於防止脫髮。維他命B6(吡哆醇)有助於防止頭皮屑。維他命B12(鈷胺素)有助防止脫髮。
Vitamin B rich foods

維他命B-6可在家禽,魚,蝦,牛奶,芝士,豆類,葵花籽,全麥製品,小麥胚芽,菠菜,紅蘿蔔和香蕉中找到。成人每天需要1.3至1.7毫克的B-6來維持身體健康。如想改善脫髮,複合維他命B最好與鋅(Zinc)一起補充 ,鋅和維他命B一起可能抑制引致脫髮的二氫睾酮(DHT)。

重點:
如想擁有濃密,強壯,有光澤的秀髮, 應注意你的飲食和營養, 比起買貴的洗髮水或沙龍治療更為重要。
健康的飲食—蛋白質,鐵和其他營養素的正確組合可以幫助改善你頭髮的健康,美觀和觸感。

References:
Serum ferritin and vitamin d in female hair loss: do they play a role? Rasheed H, Mahgoub D, Hegazy R, El-Komy M, Abdel Hay R, Hamid MA, Hamdy E. Skin Pharmacol Physiol. 2013;26(2):101-7.
1α,25-dihydroxyvitamin D3 modulates the hair-inductive capacity of dermal papilla cells: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hair regeneration. Aoi N1, Inoue K, Chikanishi T, Fujiki R, Yamamoto H, Kato H, Eto H, Doi K, Itami S, Kato S, Yoshimura K.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12 Aug;1(8):615-26.
Chemoprevention of doxorubicin-induced alopecia in mice by dietary administration of L-cystine and vitamin B6. D’Agostini F, Fiallo P, Ghio M, De Flora S. Arch Dermatol Res. 2013 Jan;305(1):25-34.
Evaluation of vitamin B6 and calcium pantothenate effectiveness on hair growth from clinical and trichographic aspects for treatment of diffuse alopecia in women. Brzezińska-Wcisło L. Wiad Lek. 2001;54(1-2):11-8.

Share your comments below

Written by drkutch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