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ial Acne Treatments

如有暗瘡的問題,請立即接受治療,避免延誤治療而形成疤痕,醫生會根據你的狀況調整用藥,搭配口服與外用藥治療一段時間,可望痊癒。

外用藥
較輕微的暗瘡病況,可單純使用外用藥物治療,例如:
1. 抗菌成分:外用抗生素(clindamycin、fusidic acid、erythromycin、gentamicin等)、過氧化苯(benzyol peroxide)、硫磺製劑(硫磺亦有去角質作用)。
2. 抗粉刺成分:外用A酸、杜鵑花酸等,需長期治療。
外用A酸包括:
a. tretinoin (all-trans-retinoic acid) /isotretinoin (13-cis retinoic acid): 刺激性, 光敏性高.
b. adapalene, tazarotene (polyaromatic retinoids):是目前較溫和的外用A酸。
註:杜鵑花酸亦有抗菌作用,它可抑制細菌合成蛋白質,對於痤瘡桿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與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具有抗菌效果,可用於治療暗瘡。

外用藥可與口服藥合併治療,例如口服抗生素(如doxycyline, minocycline)、抗雄性素(如spironolactone – 此藥也有排水和降血壓作用)、消炎藥物(如NSAID,包括diclofenac, ibuprofen)等。

口服抗生素:四環素
如果痘痘是屬於高度活躍或嚴重的情況,除了擦藥之外,可能還需要配合數週或數個月的口服抗生素藥物治療,並沒有於數天內即可快速治療暗瘡的方法。治療暗瘡最常使用的抗生素為四環素類藥物,如Lymecycline, doxycycline或 minocycline,可有效抑制造成暗瘡的痤瘡桿菌滋生,並有消炎的作用,。少部份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腸胃不適、頭暈等副作用。暗瘡口服四環素療程,需要最少六至八周的時間,對於嚴重的病情,口服藥療程可能須長達三至六個月,在治療期間,不可隨意停藥,以免造成痤瘡桿菌的抗藥性,增加以後治療的困難度。

較少應用的暗瘡抗生素替代用藥
關於暗瘡治療,除了可使用四環素,其它具有療效,但較少應用的口服抗生素包括:
1. 紅黴素(erythromycin):懷孕藥品分級為B級,適用於孕婦,但存在抗藥性的問題。
2. 頭孢氨芐(cephalexin):當其它藥物不適合時,可用為暗瘡治療用的替代藥物,懷孕藥品分級為B級,可用於孕婦。
3. 安莫西林(amoxicillin):亦為暗瘡治療用的替代藥物,懷孕藥品分級為B級,可用於孕婦。
4. 克林達黴素(clindamycin):此藥物的外用劑型相當安全,但口服劑型可能造成嚴重的腸道感染,稱為「偽膜性大腸炎」(pseudomembranous colitis),由困難梭狀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又稱為艱難梭菌)所致。
5. 磺胺類藥品,例如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TMP-SMX),此類藥物造成過敏的機率較高,而某些人對磺胺類藥物會發生嚴重過敏反應,且過敏反應無法事先預知。
6. 阿奇黴素(azithromycin):此抗生素具有大環內酯(macrolides)的結構,構造與作用與紅黴素相似,但價格較昂貴

口服A酸
對於傳統療法無效之嚴重暗瘡,例如囊腫型暗瘡(acne cystica)與結節型暗瘡(nodular acne),或對抗生素治療反應不佳的病人,可改用口服A酸,但口服A酸副作用較多 (如畸胎, 血脂飈升, 肝酵素上升等等),且需要服用完整(4-6個月)療程才有良好的作用效果,須由醫生審慎評估後才使用。

其它非抗生素之口服藥
有些口服藥亦可用於暗瘡治療,例如抗雄性激素類的口服避孕藥、spironolactone(此藥同時有利尿作用),具有消炎作用的NSAID類藥物等,醫生會視情況開立使用。

暗瘡的光學療法
有些光學療法,也能用於治療暗瘡,例如紅藍光、激光、強力脈衝光、光動力療法、紫外線,皆可用於暗瘡的治療,主要的作用機轉,在於抑制痤瘡桿菌、控制過度活躍的皮脂腺與消炎。這些方式可單獨或與外用藥物搭配使用,才能得到最好的綜合療效。

光學療法有以下作用:
1. 殺菌:例如窄遺頻藍光讓痤瘡桿菌代謝過程中產生的「紫質」吸收後,產生自由基等活性物質,破壞細胞壁而殺菌。
2. 抑制皮脂腺活性,減少出油:藉由組織吸收激光之後,產生熱能的光熱作用而達到目的。(如Long Pulse 1320nm Nd: Yag激光, Long Pulse 1450nm Diode激光)
3. 抑制發炎反應(消炎):目前研究顯示紅光有消炎效果,而脈衝式染料激光,可產生TGF-beta,亦有消炎作用。
4. 退紅:染料激光可破壞不正常增生的微血管組織,去除所謂的「紅痘疤」。

1. Oral cephalexin for acne vulgaris: clinical experience with 93 patients. Pediatr Dermatol. 2008 Mar-Apr;25(2):179-83.
2. An update on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Clin Cosmet Investig Dermatol. 2009 Jun 17;2:105-10.
3. Guidelines of ca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ne vulgaris. J Am Acad Dermatol. 2016 Feb 15.

Share your comments below

Written by drkutcheung